张家港市教育概况

来源:    日期:2019-10-12    浏览次数2803

 

张家港市教育概况

  张家港地处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一座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6所,其中高等院校3所、普通高中9所、职业院校5所、初中34所、小学38所、幼儿园6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国际学校1所(梁丰双语实验学校)、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8所。另有社区教育中心9所。在校学生19.5万人,其中新市民子女9.5万人。在编教师9593人(普通高中1392人,职业学校969人,初中2289人,小学3547人,幼儿园1141人,特殊教育学校40人,少年宫、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直属教育机构215人),省特级教师32人、教授级高级教师 11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及以上骨干教师21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33.79%,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6.21%。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市、全国十佳老年教育全覆盖县(市、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江苏省首批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市等诸多荣誉。2018年普通高考中,我市本一达线率49.3%,位居苏州市前茅;本科以上达线率97.9%,继续名列苏州市第一。其中两名同学分别获得苏州市文科第一、第二名。在录取工作中,先后有146名学生录取985以上高校,207名学生录取国外知名大学,其中3名学生录取北京大学。在职业学校对口单招中,全市职业学校本科达线率54.85%(省本科达线率为17.8%),本科达线人数占苏州市总达线人数的37.5%,连续18年位居苏州榜首。其中1名同学获江苏省化工专业第一名,2名同学分别获苏州市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第一名。圆满完成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星科杯”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赛项承办工作,开全国县级市中职校承办该级别赛事之先。在全国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中,我市累计获得10金3银好成绩,名列江苏省同类县市第一。

  一、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谋划教育高位发展新篇章

  一是突出目标引领。确立了“聚合优质资源、聚力开放创新、聚焦立德树人和率先建成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市、率先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的“三聚两先”教育发展新目标,明确到2020年,全市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在全省率先达到省定现代化标准,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张家港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十三五”和2021~2030年期间,全市拟新建学校105所,推进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三是提升办学品质。制定《张家港市优质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打造一批苏州领先、全省知名的优质学校。

  二、聚力提升内涵,加速打造教育优质发展新高峰

  一是坚持智慧领航。建成首批“张家港市教育智库”,聘请包括3名全国当代教育名家在内的18名国内知名人士为首批专家成员。二是创新办学机制。成功组建了3个教育集团和14个学校联盟,实现了教育集团化、联盟化办学公办学校全覆盖。推出梁丰、暨阳两个系列的品牌学校建设。三是提升德育效能。打造“5+x”好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建成沙洲中学和云盘小学两个“幸福家长驿站”;率先在我省成立“张家港市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层次联动的家庭教育支持格局和支持网络;成功举办“走进基层——江苏省张家港市幸福家长驿站”全国家长学校建设推进会,我市获评“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基地”。四是改革课程课堂。累计举办20届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围绕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全市80% 以上学校均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全市共建成11个省级课程基地、27个苏州市级课程基地,2个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校。累计28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所学校被认定为首批“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三、立足师资培养,全面拓宽教育人才培养新路径

  一是提升师德修养。创新实施红色引领“333”工程,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做“教坛先锋”、教师做“美德园丁”、干部做“杏坛公仆”。该工程获评苏州师德建设案例特等奖。二是加速专业成长。优化师资培养机制。立足区域实际,既面向全科全员,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又突出个性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专业研修。拓宽名师成长通道。先后成立32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其中名校长工作室2个、名师工作室23个、德育名师工作室7个),累计吸收工作室成员230名。实施“系统人”管理。累计完成对557名新录用教师的农村学校顶岗和培养任务,推进青年“系统人”教师成长步伐不断加快。实施校长职级制。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逐步实施校长职级制管理,引导校园长创新教育思想,提升管理水平,逐步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三是提增队伍活力。探索完善教师招录方式。制订“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引进计划”“港城教育人才实施细则”,加大对教育人才的引进力度。研究制订《备案制教师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探索建立幼教、职教学段的备案制教师招聘管理新体系。目前,已经完成幼儿园备案制教师招聘的组织报名、笔试和面试工作。创新实施校园招聘,今年累计招聘双一流学校、双一流专业及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46名。实施优质师范生签约培养。鼓励本市籍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985”“211”工程重点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并回家乡工作。两年来,成功签约77名优质师范生培养对象,并积极实施对签约学生的学习跟踪与素质培养。健全教师交流制度。抓紧抓实镇区内小范围流动、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公办学校优质教师赴民办学校支管支教、集团联盟内师资共享流动等多种流动形式,努力均衡区域教师配置。

  四、突出载体创新,着力塑树教育惠民服务新品牌

  一是打造服务惠民高地。实施“四点半学校”建设、温水进校园、学校运动场地对社会开放、幼儿园新增校园新风系统等工程,打造服务惠民高地。二是打造引领文明高地。实施“校园引领文明工程”。在全市中小学着力推进诚信培育、书香校园、志愿服务、幸福家长驿站等四大行动。其中,诚信教育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的播报。开展“百千万”大走访活动。创新开展机关干部访百校、学校行政访千师、学科教师访万家“百校千师万家”走访调研活动。三是打造科技育人高地。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通过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综合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科技人才企业等资源,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提升科学、高效、理性掌握信息的能力,为提升生命质量和未来生涯规划奠基。建设高品质网络课堂。建成“金城阳光网校”,并利用寒暑假向高中学生开放空中网络课堂,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减负增效,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进一步规范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