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介入”: 无法真正激发幼儿关键经验发展

来源:    日期:2023-4-26    浏览次数248

 “无效介入”:

无法真正激发幼儿关键经验发展

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主要是指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开展的户外自主游戏,在保障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效果的基础上,与幼儿发生互动。确保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快乐的同时,关键经验得到发展,探究兴趣得到保护,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教育功能和发展潜能。但实际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介入存在这样以下几种无效情况。

第一,教师主导游戏的局面。幼儿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导致游戏不能持续进行。此时教师的介入时机和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出现教师主导游戏的局面,教师占据领导者和指挥者的位置,引导幼儿完成游戏,影响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导致幼儿难以获得游戏满足感。例如,在户外搭建游戏中教师给出既定搭建主题,同时规定幼儿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图纸完成搭建。当幼儿有自己搭建的想法,教师不能给予相应的支持而是打断、终止幼儿的搭建想法。

第二,教师介入没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介入时采用的语言、方法均会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一方面如果教师介入时间的选择不合理,有可能会打断幼儿原有的游戏思路与计划,也有可能导致幼儿没有发现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介入方法的选择不合理,没有用平等的游戏者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可能会导致幼儿丧失对游戏的兴趣以及游戏创造力。无论哪一种错误的介入都可能导致户外自主游戏的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不能够推动游戏顺利的开展。

第三,未能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由于教师不关注户外游戏过程中的教育契机,不注重户外游戏的教育功能,很容易导致户外自主游戏“形同虚设”,仅仅给孩子设置了一个自由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力、专注力、观察力、动手力等关键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发展。例如,追逐打闹的游戏是男孩子热衷的游戏,但教师担心打闹游戏会引发真正的打架,因此教师再三提醒幼儿不能追逐打闹。但有研究表明,追逐打闹游戏需要积极的身体运动,同时追逐打闹中幼儿有机会学习社会互动中的妥协和退让。如果教师直接阻止幼儿的追逐打闹行为,也就让幼儿错失了这自然的社会互动学习机会。